原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作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小村庄之中。“茅檐低小”描绘了简朴的居住环境,“溪上青青草”则进一步点染出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通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对老夫妻在酒后闲聊、互相逗趣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息。
下半阙具体描写了这家人的日常活动:“大儿锄豆溪东”,展现出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中儿正织鸡笼”,体现了孩子们从小培养劳动技能的传统;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则把目光聚焦到最小的孩子身上,他无忧无虑地躺在溪边剥莲蓬,天真烂漫的形象跃然纸上。
整首词通过对普通农家生活的细腻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形态的憧憬。它语言质朴却富有韵味,情景交融,堪称宋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