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中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的阐述,掌握作者冰心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并学会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 分析冰心在《忆读书》中提到的读书经历及其意义。
- 探讨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并反思自己的阅读经历。
教学准备
- 准备好《忆读书》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 制作PPT课件,包含课文的重点段落、问题探讨等内容。
-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你认为读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阅读的美好场景视频(如图书馆内安静读书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阅读?”然后引入课题《忆读书》,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初读感知
1. 整体感知: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标记出不熟悉的字词或句子。
2. 初步理解: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深入研读
1. 品味语言:
- 找出文中你觉得最生动形象的描写,谈谈它为什么打动了你。
- 讨论:“冰心奶奶是如何描述她小时候读书的情景的?这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感悟主题:
-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她想告诉我们什么?”
- 小组合作,围绕“读书的意义”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联系实际
1. 分享交流: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以及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阅读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丰富内心世界。
2. 写作实践:
- 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下一段文字,记录下自己与书之间的难忘瞬间。
- 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让书籍成为伴随一生的朋友。
板书设计
- 主题:忆读书
- 关键词:冰心、读书经历、感悟
- 子主题:初读感知、深入研读、联系实际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写作练习。
2. 阅读一本推荐书籍,并准备下一次课上的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忆读书》的魅力,同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