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古诗解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著称。全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与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诗歌原文
>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二、
这首诗以“黄鹤”为线索,贯穿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写仙人乘黄鹤离去,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次句描写眼前的景象,表达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第三句进一步强调黄鹤不再归来,时间流逝之快;最后一句以“白云千载空悠悠”收尾,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引人深思。
三、诗歌解析表
诗句 | 解析 | 情感/意象 |
昔人已乘黄鹤去 | 传说中仙人乘黄鹤飞走,留下黄鹤楼 | 神仙传说,象征超脱尘世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楼依旧存在,但人已不在 | 物是人非,空虚寂寞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黄鹤飞走后不再回来 | 时间流逝,无法挽回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千年未变 | 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以“黄鹤”、“白云”等自然意象构建诗意空间。
2. 结构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情感由实入虚,意境由近及远。
3. 语言简练: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4. 情感真挚: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流露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五、历史评价
《黄鹤楼》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中的杰作,历代文人对其赞赏有加。明代胡应麟曾评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清代沈德潜则称其“气象雄浑,意境开阔”。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崔颢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六、结语
《黄鹤楼》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建筑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时间与命运的深刻反思。读此诗,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