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知识 >

怎么理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什么意思

2025-09-20 22:51:04

问题描述:

怎么理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什么意思,快急哭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22:51:04

怎么理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什么意思】一、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原文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在这段话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是:有人鞭打马时,马发出叫声(鸣),但主人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引申为:虽然有才能的人表现出来,但没有真正懂得他的人去识别和理解他。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感慨,也表达了对“伯乐”式人物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可以用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不被理解、不被重用的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含义 出处 引申意义 现实应用
鸣之 马发出叫声 《马说》 表现、表达 比喻有才能的人发出信号或表现自己
而不能 却不能 《马说》 不被理解、不被识别 比喻有才能的人未被认可
通其意 理解它的意思 《马说》 识别、理解 比喻需要有识人之明的人
全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有才能但不被理解 比喻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

三、结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仅是对古代人才制度的一种批判,也是对现代社会中“识才难”的一种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才能需要被发现和理解,而不是仅仅依靠表面的表现。只有具备“伯乐”眼光的人,才能真正识别出“千里马”,让人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力求贴近自然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