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颐指气使】“颐指气使”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常常通过眼神或语气来指挥别人做事。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喜欢发号施令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颐指气使 |
拼音 | yí zhǐ qì shǐ |
出处 | 《汉书·张汤传》:“其后有言,汤阴事,乃以私属为吏,使人行赇,以求其意,颐指气使。” |
释义 | 用下巴示意,用脸色指挥别人,形容傲慢地命令别人做事。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恭敬有礼、低声下气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颐指气使”最早出自《汉书·张汤传》,原意是指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利用权势对下属进行控制和指挥,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缺乏修养、喜欢摆架子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颐指气使”不仅用于描述官场或职场中的不良作风,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父母对孩子、上司对下属等场合。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职场 | 上司总是颐指气使,让员工感到压抑。 |
家庭 | 父亲颐指气使地安排一切,孩子没有发言权。 |
社交 | 他颐指气使的态度让人反感,没人愿意和他交往。 |
四、总结
“颐指气使”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那种居高临下、命令式的为人处世方式。它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也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在现代社会中,学会尊重他人、平等沟通,比颐指气使更加重要和可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语言现象,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