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小石城山的奇特地貌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一、
《小石城山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地形、岩石、水流等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雄奇壮丽的自然之美。文中通过对小石城山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思索。
柳宗元在文中借景抒情,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其“寓情于景”的写作特色。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洞焉,其上曰“小石城山”。 | 从西山的小路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后向下走,有一个洞穴,它的上面叫“小石城山”。 |
|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那些石头高耸突起,形态各异,从泥土中冒出,争着呈现出奇特的形状,几乎数不清。 |
| 其中一峰,特别峭拔,若老人倚杖,若女子望夫。 | 其中有一座山峰特别陡峭挺拔,像是一个老人靠着拐杖,又像是一位女子远望丈夫。 |
| 是山多穴,其中可容人,或通幽径,或藏泉。 | 这座山有很多洞穴,可以容纳人,有的通向幽静的小路,有的藏着泉水。 |
| 或谓此山乃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至也。 | 有人说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力能够到达的地方。 |
| 余尝游于其下,见其石壁如削,青苔满布,林木葱茏。 | 我曾经到过山下,看到石壁如同刀削一般,青苔覆盖,树林茂密。 |
| 心旷神怡,不觉身在尘世之外。 | 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 |
| 今观其形,虽未尽善,然已足令人心折。 | 现在我看它的形状,虽然不算完美,但已经足以令人倾倒。 |
三、文章特点总结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意境深远 | 文章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情景交融。 |
| 描写细腻 | 对山石、洞穴、植被等细节描写细致入微。 |
| 语言简练 | 用词准确,句式流畅,富有节奏感。 |
| 寓情于景 | 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描写之中,含蓄深沉。 |
| 借景抒怀 | 通过对小石城山的赞美,反映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四、结语
《小石城山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作品。它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境的人生态度。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