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的意思是什么】“听而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它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刻含义。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听而不闻”字面意思是“听到了却好像没听到”,形容一个人虽然听到了别人说的话,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或接受,或者故意不去理会。这种状态可能源于心不在焉、漠不关心,或是对某些信息持否定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听话、实际没有用心倾听的人,也常用来描述一种“耳旁风”的现象。
二、相关资料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听而不闻 |
| 拼音 | tīng ér bù wén |
| 出处 | 《礼记·大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
| 释义 | 虽然听见了,但好像没听见一样,表示没有真正听进去或不重视。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不专心、不认真听取意见或忽视他人的话。 |
| 近义词 | 置若罔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 反义词 | 专心致志、洗耳恭听、虚心听取 |
| 例句 | 他总是听而不闻,对老师的劝告毫无反应。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听而不闻”常用于描述人在沟通中的被动或消极态度。比如在工作中,如果员工对领导的指示听而不闻,就可能导致工作失误;在家庭中,父母若对孩子说话听而不闻,也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在正式场合中,建议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
四、结语
“听而不闻”虽是简单四个字,却反映了人们在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听觉存在,但心灵未参与。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真正做到“听其言,观其行”,避免成为“听而不闻”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