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啊】“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事实,甚至颠倒黑白。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都与古代的书写工具有关,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信口雌黄 |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衍传》:“是故俗儒守株,学者泥古,不务经世之大体,而徒事章句之烦言。此皆信口雌黄,未可与议大道。” |
| 释义 | 比喻说话没有根据,随口乱说,甚至歪曲事实。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胡说八道、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 |
| 近义词 | 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谨言慎行、言而有信 |
二、成语来源
“信口雌黄”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衍传》中。其中“雌黄”是一种古代的颜料,古人用它来修改文字。如果写错了字,就用雌黄涂改再写。因此,“信口雌黄”原意是指随口更改文字,后来引申为随意篡改事实、胡说八道。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批评别人说话不负责任 | 他整天信口雌黄,根本没人相信他说的话。 |
| 描述虚假信息传播 | 网络上有些人信口雌黄,误导了很多人。 |
| 讽刺不讲事实的人 | 这些人信口雌黄,只为博取关注。 |
四、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说话毫无根据、随意编造事实的人。它的来源与古代的书写习惯有关,如今则广泛用于批评不负责任的言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信口雌黄”,做到言出有据、实事求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