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深刻阐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后,经常加以复习和实践,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
从字面来看,“学”指学习,“时”意为时常、经常,“习”有复习、练习之意,“说”通“悦”,即喜悦、快乐。“不亦说乎”是一种反问句式,强调这种学习过程带来的愉悦感。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孔子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倡导的学习应以兴趣为基础的理念。在现代教育中,这一观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 学 | 学习 | 指获取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
| 而 | 连词 |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 |
| 时 | 经常、时常 | 强调学习之后要不断复习 |
| 习 | 复习、练习 | 不仅是重复记忆,更包括实际运用 |
| 之 | 代词 | 指代前面的“学” |
| 不亦说乎 | 反问句 | 意思是“难道不令人高兴吗?” |
三、延伸理解
“学而时习之”不仅是对学习方式的要求,更是对学习态度的引导。孔子认为,真正的学习不应止于课堂或书本,而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只有将所学内容内化并灵活运用,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此外,这句话也反映出儒家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仅是一句经典名言,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复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