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威出处于哪里】“下马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初次见面或开始合作时,一方表现出的强势、严厉或带有警告意味的态度。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它的意思,却不清楚它的确切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追溯“下马威”的来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下马威的含义
“下马威”字面意思是“下马时的威风”,引申为在初次接触时展现出的强势态度,以震慑对方,树立权威。这个词语多用于职场、外交、谈判等场合,表示一种初步的强硬姿态。
二、下马威的出处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下马威”最早见于清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和笔记类书籍中。其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清稗类钞》这部清代的笔记小说集。
1. 出处文献:《清稗类钞》
《清稗类钞》是清代文人徐珂编纂的一部记载清朝社会风俗、人物轶事的笔记体小说集,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清稗类钞·讥讽类》中有一则故事:
> “某官新到任,下车伊始,即行严令,凡属吏民,皆不敢违命。人谓之‘下马威’。”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位官员刚上任,一到任就下令严格管理,下属都不敢违抗。人们称这种做法为“下马威”。
这说明“下马威”最初是用来形容官员初到任所时,为了树立权威而采取的严厉措施。
2. 其他文献中的使用
虽然《清稗类钞》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出处,但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下马威”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初次展示强硬态度”的常用词汇。
三、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下马威 |
| 含义 | 初次见面或合作时表现出的强势、严厉态度 |
| 出处文献 | 《清稗类钞》(清代) |
| 出处原文 | “某官新到任,下车伊始,即行严令,凡属吏民,皆不敢违命。人谓之‘下马威’。” |
| 作者/编者 | 徐珂 |
| 使用背景 | 官员初到任所,树立权威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职场、谈判、人际交往中,表示强势姿态 |
四、结语
“下马威”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最初的官员初到任所的严厉手段,到现代广泛用于各种社交场合,这个词的演变也反映了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和适应性。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们,避免误用或曲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