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的释义】“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羊进入老虎的口中”,用来比喻弱小的人或事物落入强暴者手中,陷入极其危险、无法逃脱的境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处境危急、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羊入虎口 |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一日而千里,其蹄虽大,不能及也;兔走乌飞,未有不中者也。今子之言,若羊入虎口,无一可得。” |
| 释义 | 比喻弱小的人或事物落入强暴者手中,处境危险,难以逃脱。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常作谓语、宾语使用。 |
| 近义词 | 任人宰割、自投罗网、束手就擒 |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被压迫、被控制、被侵害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错误的选择导致严重后果。 |
二、成语解析
“羊”象征弱小、无助,“虎”代表强大、凶猛。两者力量悬殊,羊一旦进入虎口,便毫无生路。因此,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力量对比的悬殊,还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逆转。
在现实生活中,“羊入虎口”可以用来形容:
- 一个人不小心落入坏人之手;
- 一个公司因决策失误而陷入困境;
- 一个国家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局面。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羊入虎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合适:适合用于描述弱势一方处于极度危险中的情况。
2. 避免过度夸张:虽然该成语具有强烈的形象感,但不宜滥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3. 结合具体事例:如能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效果会更佳。
四、结语
“羊入虎口”作为一则富有画面感和警示意义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智慧,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或危机时,要保持警觉,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