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知识 >

一鼓作气出自

2025-11-04 01:00:24

问题描述:

一鼓作气出自,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01:00:24

一鼓作气出自】“一鼓作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时要趁势而上、一气呵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是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一段记载。

一、成语出处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一鼓作气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
原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耗尽了。比喻做事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不要拖延。
现代用法 多用于鼓励人要把握机会,果断行动,避免犹豫不决。

二、成语背景与故事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一节。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但缺乏信心。曹刿作为一位平民,主动请缨参战,并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建议。

在战斗中,曹刿建议鲁军不要轻易出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后才发起反击。结果,鲁军趁齐军士气低落时发动进攻,大获全胜。曹刿解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时士兵士气高昂,第二次就会逐渐疲惫,第三次则完全失去战斗力。

这一策略体现了古人对战争节奏和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也成为了后世广泛引用的智慧之言。

三、成语的意义与启示

“一鼓作气”不仅仅适用于战争,更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它提醒我们:

- 把握时机:机会稍纵即逝,要及时行动。

- 保持势头:一旦开始,就要一鼓作气完成任务。

- 避免拖延:拖延只会让事情变得更难。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业,都需要有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四、总结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意是指战争中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后来引申为做事要趁势而上、果断行动。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借鉴和应用。

文章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常见释义整理而成,力求还原成语的真实出处与内涵,避免AI生成的机械感,增强可读性与知识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