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殷鉴不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我既替之,庶鲜攸济。……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原意是说商朝的灭亡教训并不遥远,应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它强调的是“前车之鉴”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一、
“殷鉴不远”是一个来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商朝的教训并不遥远”。其核心含义是:过去的失败或错误经验离我们并不远,应当认真反思并引以为戒,防止重蹈覆辙。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忽视历史教训、盲目行事的人或行为,强调“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应参考过去的经验,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殷鉴不远 |
| 出处 | 《诗经·大雅·荡》 |
| 字面意思 | 商朝的教训并不遥远 |
| 现代含义 |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 使用场景 | 批评、警示、教育、反思等 |
| 延伸意义 | 强调“以史为鉴”的重要性 |
| 近义词 | 前车之鉴、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
| 反义词 | 忘记教训、重蹈覆辙、不思进取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宾语 |
| 例句 | “殷鉴不远,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
三、结语
“殷鉴不远”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历史观和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应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应该重视历史的教训,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