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涯共此时全诗】“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原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月”作为情感寄托的重要意象。
一、诗歌背景与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高悬、天地辽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诗中“天涯共此时”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常被用于表达身处异地却共享同一时刻的情感。
二、诗句解析与主题思想
| 诗句 | 解析 | 主题 |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明月从海上升起,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同时仰望同一轮明月。 |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共情 |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亲人因夜晚漫长而感到忧愁,整夜都在思念对方。 | 描写思念之深,夜不能寐 |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熄灭蜡烛,欣赏月光洒满房间;披上衣服,感受夜露的湿润。 | 展现诗人独处时的细腻情感 |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想把月光赠予远方之人,却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相见。 | 表达无奈与渴望团聚的心情 |
三、文化意义与影响
“天涯共此时”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它象征着人与人之间虽身处异地,却能共享同一时刻的温暖与牵挂。这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体现了类似的意境。
此外,“天涯共此时”也常被现代人引用,用于表达对亲人、朋友或恋人的思念,尤其在节日或特殊场合中,更具感染力。
四、总结
“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句极具诗意的句子,承载了浓厚的文化情感。它不仅描绘了明月高照、天地辽阔的景象,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古诗赏析、思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