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一、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篇重要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上》。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核心观点,强调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不为利益所动。
本文不仅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道德观,还反映了儒家对人性善的坚信。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是学习古代汉语与哲学思想的重要文本。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生命,但有的人却不愿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祸患,但有的人却不愿去做。 |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以,有些东西比生命更值得追求,有些事情比死亡更令人厌恶。 |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
三、文章要点总结
1. 主题明确:文章围绕“生”与“义”的关系展开,提出“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
2. 比喻手法:用“鱼”与“熊掌”的对比,形象地说明在利益冲突中如何选择。
3. 道德主张:强调道义高于生命,提倡人们坚守正义,不为私利所动摇。
4. 人性观: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关键在于是否保持本心。
5. 现实意义:对现代人面对诱惑与挑战时,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
四、结语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古代经典,更是现代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在物质与精神、利益与道义之间,应当坚持内心的良知与原则,做一个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