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派名词解释】“元白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活跃于唐代中后期。该派以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这一诗派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元白诗派”是唐代中后期由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倡导并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反对空洞无物的辞藻堆砌。元白诗派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道德教化作用。这一流派不仅推动了唐代诗歌的革新,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元白诗派 |
| 代表人物 | 元稹、白居易 |
| 时期 | 唐代中后期(约8世纪末至9世纪初) |
| 核心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 |
| 风格特点 | 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注重情感表达与社会批判 |
| 作品题材 | 多描写社会现实、民生疾苦、个人情感及政治讽喻 |
| 历史地位 | 推动唐代诗歌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影响后世文学创作 |
| 代表作品 |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元稹《离思》《遣悲怀》等 |
三、结语
“元白诗派”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在唐代文坛独树一帜。它不仅是对当时浮华文风的一种反动,更是对诗歌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元白诗派为后世树立了文学创作的典范,其影响至今仍在文学领域中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