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无旁贷的意思】“责无旁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项任务或责任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它强调的是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工作、学习、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责无旁贷 |
| 拼音 | zé wú páng dài |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天命不僭,非我之过也。其谁之责?责无旁贷。” |
| 含义 | 指责任不能推卸给他人,自己必须承担。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责任的明确态度。 |
| 近义词 |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重复)、当仁不让 |
| 反义词 | 推诿塞责、敷衍了事、推卸责任 |
二、使用场景
“责无旁贷”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1. 工作中:如领导交代的任务,员工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便说“这是我责无旁贷的事情”。
2. 家庭中:如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常说“教育孩子是我的责无旁贷”。
3. 社会责任:如在公共事务中,公民意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会用此成语表达态度。
三、常见误用
虽然“责无旁贷”含义明确,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 常见错误 | 正确用法 | 解释 |
| “他责无旁贷地接受了任务。” | 应为“他责无旁贷地接受了任务”或“他责无旁贷地承担了任务”。 | 成语本身是形容“责任”,而不是动作的主动者。 |
| “这个责任是他责无旁贷的。” | 应为“这个责任是他责无旁贷的”或“这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 | “责无旁贷”一般不单独作定语,需搭配动词或名词。 |
四、总结
“责无旁贷”是一个强调责任与担当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明确责任的场合。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应注意其语法结构和使用习惯,避免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