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的词义介绍】“蜇”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其含义较为丰富,常用于描述某些动物或昆虫的攻击行为。根据不同的语境,“蜇”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下面将对“蜇”的词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含义及例句。
一、词语概述
“蜇”(拼音:zhē)是形声字,本义指某些昆虫或海洋生物用尾部刺入其他生物体内的动作,常伴有疼痛感。在现代汉语中,“蜇”多用于描述蜜蜂、黄蜂、水母等生物的攻击行为,也可引申为某种带有伤害性的言语或行为。
二、词义总结与示例
| 序号 | 词义解释 | 示例句子 | 说明 |
| 1 | 虫类用尾刺刺入身体 | 蜜蜂会蜇人,所以不要靠近蜂巢。 | 指昆虫用尾部刺伤他人 |
| 2 | 海洋生物如水母等的攻击行为 | 游泳时不小心碰到水母,被蜇了很疼。 | 多用于海洋生物的攻击 |
| 3 | 引申为言语或行为上的伤害 | 他的话像针一样蜇人,让人难以接受。 | 用于比喻性语言攻击 |
| 4 | 痛苦的感觉 | 被蜜蜂蜇后,手上一阵阵刺痛。 | 描述被刺后的生理反应 |
| 5 | 动作名词 | 他被蜜蜂蜇了一口,立刻捂住了手。 | 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结果 |
三、词性分析
- 动词:表示“用尾刺攻击”或“造成伤害”的动作。
- 名词:表示“被刺后的疼痛感”或“攻击的行为”。
四、常见搭配
- 被蜇
- 蜂蜇
- 水母蜇
- 被蜇伤
- 被蜇了
五、注意事项
“蜇”字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与“蛰”(zhé)的区别。虽然两者读音相同,但“蛰”多用于“蛰伏”、“虫蛰”等词,意为“潜藏、隐藏”,而“蜇”则强调“刺击、伤害”的动作。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蜇”不仅是一个具有具体动作意义的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甚至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情感上的“伤害”。了解其多种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该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