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知识 >

重足而立成语解释

2025-11-23 20:34:07

问题描述:

重足而立成语解释,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20:34:07

重足而立成语解释】“重足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紧张、恐惧或敬畏的情绪下,不敢轻易移动脚步,只能小心翼翼地站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面对权威、危险或重大事件时的谨慎态度。

一、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重足而立
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民之畏威,如草木之仰雨露也。故曰:‘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释义 形容人因恐惧、紧张或敬畏而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站在原地不动。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谨慎态度。
近义词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反义词 胆大妄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例句 在领导面前,他重足而立,不敢多说一句话。

二、成语来源与使用场景

“重足而立”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文是“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意思是人们在害怕时,脚都不敢移动,连眼睛也不敢随便看。这种状态反映了对权威或强权的极度畏惧。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可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 职场环境:员工面对严厉上司时的紧张心理。

- 公共场合:在重要人物面前表现出的拘谨。

- 历史或文学作品:描写古代臣子对君主的敬畏之情。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重足而立”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压力、权威或不确定因素时,应保持适度的谨慎和敬畏。然而,过度的紧张也可能限制个人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懂得尊重,也要学会合理应对。

四、结语

“重足而立”虽源于古代,但其内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一种行为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心理的一种深刻反映。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提升语言表现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