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摘句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寻章摘句”这个成语在中文中常被使用,但其含义和感情色彩却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它的用法和意义,本文将从词义解析、使用场景以及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义解析
“寻章摘句”字面意思是“寻找文章的篇章,摘取句子”,引申为过分拘泥于文字表面,不注重整体内容或实际意义。通常用来形容人只关注文辞的华丽,而忽视思想的深度或内容的实质。
-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献崔郾》诗:“寻章摘句老雕虫。”
-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行为或写作方式。
二、使用场景
场景类型 | 使用示例 | 是否常见 |
文学批评 | “他的文章只是寻章摘句,缺乏真知灼见。” | 常见 |
学术讨论 | “这种研究方法过于注重文献引用,属于寻章摘句。” | 较少 |
日常口语 | “你别总寻章摘句,得说点实在话。” | 常见 |
教育语境 | “老师提醒学生不要只背诵课文,要理解意思,不要寻章摘句。” | 常见 |
三、感情色彩分析
“寻章摘句”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有明显的贬义,表示对某种行为或风格的不满。它强调的是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缺乏创造力等负面特征。
不过,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如文学创作初期的模仿阶段,也可以视为一种中性或略带褒义的表达,表示对古人文章的借鉴与学习。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寻章摘句 |
基本含义 | 指过分拘泥于文字形式,忽略内容实质 |
常见用法 | 批评文章或行为过于注重形式 |
感情色彩 | 多为贬义,有时可为中性或略带褒义 |
出处 | 李商隐《献崔郾》 |
使用建议 | 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寻章摘句”主要是一个贬义词,常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行为或写作风格。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作为中性或略带褒义的表达,用于描述对古文的模仿与学习。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