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所作的一篇家训文章,旨在教育其子司马康要以节俭为本,戒除奢靡之风。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俭以养德”的思想。
一、
《训俭示康》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并指出奢侈浪费的危害。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点题:提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说明节俭是美德,奢侈是大恶。
2. 举例论证:引用古代贤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迹,说明他们虽身居高位仍保持简朴。
3. 反面教训:提到一些因奢侈而失败的例子,如汉代王莽、唐代杨国忠等人,警示后人不要贪图享乐。
4. 劝诫子孙:最后直接对儿子司马康提出要求,希望他能继承家风,以俭立身。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节俭,是品德的共同体现;奢侈,是罪恶的最大表现。 |
吾今之衣食,岂足为贫?吾所患在不能自勉耳。 | 我现在的衣食,哪里算得上贫穷呢?我所担忧的是自己不能自我勉励罢了。 |
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节俭是德行的共同基础;奢侈是罪恶的最大表现。 |
天下之事,未有不从俭而成,未有不从侈而败者。 | 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是从节俭中成功,也没有不是从奢侈中失败的。 |
今人多好华服美器,以夸于人,而不知其害。 | 现在的人大多喜欢华丽的衣服和精美的器具,用来向别人炫耀,却不知道其中的危害。 |
惟以俭为本,则可以养德;惟以俭为法,则可以持家。 | 只有以节俭为根本,才能修养德行;只有以节俭为法则,才能持家立业。 |
吾尝见士大夫之家,多以奢侈相尚,而终至于破败。 | 我曾见过士大夫的家庭,大多互相崇尚奢侈,最终导致破败。 |
今吾之子,可教以俭,不可教以奢。 | 现在我儿子,可以教导他节俭,不可以教导他奢侈。 |
三、文章启示
《训俭示康》不仅是一篇家训,更是一部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文本。它提醒我们:
- 节俭不仅是生活上的选择,更是道德修养的体现;
- 奢侈往往伴随着贪婪和虚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 家风传承中,节俭应作为核心价值之一;
-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中,更要警惕浮华之风,坚守朴素之道。
四、结语
《训俭示康》虽为古代家训,但其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节俭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修身立世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