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离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寸步不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下面我们将从含义、用法、来源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寸步不离”字面意思是“连一寸的步子都不离开”,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紧跟另一个人,或某物始终紧贴着某人,表示亲密无间、时刻相伴的关系。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亲情、友情或爱情中的紧密联系,也可以形容对某件事物的高度重视和依赖。
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常见于诗词和历史记载中,后来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用于正面的情感表达,也可以用于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强调。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寸步不离 |
拼音 | cùn bù bù lí |
字面意思 | 连一寸的步子都不离开,形容始终在一起 |
含义 | 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始终不分离;也可指对某物的高度依赖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感情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或对某物的重视 |
出处 | 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左传》等史书及古典诗词中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 |
示例句子 | “他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姐姐,像个小跟班。” “她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寸步不离。”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描述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以免显得过于亲密或不自然 |
三、结语
“寸步不离”作为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不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陪伴和忠诚的重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它都是一种生动而贴切的表达方式。了解其含义和来源,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