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脱兔解释是什么】“动若脱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动作迅速、灵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像兔子一样迅速逃跑”,后来引申为行动敏捷、反应迅速。
以下是对“动若脱兔”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动若脱兔 |
拼音 | dòng ruò tuō t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形容动作迅速如兔子逃跑 |
引申义 | 行动敏捷、反应快、机敏灵活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或动物的动作快、反应快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作谓语 | “他动若脱兔,迅速躲过了攻击。” |
作状语 | “他动若脱兔地冲了出去。” |
作定语 | “他有着动若脱兔的身手。” |
例句:
- 运动员动若脱兔,迅速抢到球。
- 老师动若脱兔地走下讲台,准备开始讲解。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动若脱兔”的关系 |
灵活多变 | 行动不拘一格 | 相近,但更强调变化 |
雷厉风行 | 行动果断迅速 | 更强调效率和果断 |
快马加鞭 | 加速前进 | 强调速度,但偏向比喻努力 |
四、常见误用
1. 误用对象:有人将“动若脱兔”用于形容人反应慢,这是错误的。
2. 搭配不当:如“动若脱兔地思考”是不合适的,因为“动”指的是动作,而非思维。
五、总结
“动若脱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通过理解其来源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表达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