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沱什么意思】“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极度悲伤或情绪激动时的哭泣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和鼻涕同时流下的情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涕泗滂沱 |
拼音 | tì sì pāng tuó |
释义 | 形容极度悲伤或情绪激动时流泪、流鼻涕的样子,眼泪和鼻涕不断流出。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后世多用“涕泗滂沱”形容悲痛之情。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时的情态。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痛哭流涕 |
反义词 | 喜笑颜开、心花怒放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涕泗滂沱”一般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打击、离别、失去亲人等情况下的情感爆发。以下是几个常见用法示例:
1. 家庭悲剧:
“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他一时难以接受,涕泗滂沱,久久不能平静。”
2. 感人场面:
“电影中母亲为儿子牺牲的桥段,让观众无不涕泗滂沱,泪流满面。”
3. 文学描写:
“诗人面对国破家亡,心中悲愤难抑,写下‘涕泗滂沱,不知所措’的诗句。”
三、总结
“涕泗滂沱”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或情绪激动时的表现。它不仅表达了泪水的倾泻,也暗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这一成语常常被用来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使读者或观众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写作或阅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