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是什么意思】“道路以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意是人们在路上相遇时,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形容社会动荡、政治高压,百姓不敢公开表达意见或议论时政。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专制或高压环境下,人民因恐惧而不敢言说。
“道路以目”源自古代历史典故,最初用于描述春秋时期齐国的暴政导致百姓不敢公开言论的情景。后世多用此成语来形容在高压统治下,民众因害怕报复而不敢发声的状态。该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常被用来讽刺现实中的言论自由受限现象。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道路以目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意 |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形容政治高压下的沉默状态 |
引申义 | 比喻在专制或高压环境下,民众因恐惧而不敢公开表达意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描述、文学作品、讽刺现实中的言论压制现象 |
现代意义 | 反映对言论自由受限制的社会现象的批评 |
相关成语 | 默默无言、噤若寒蝉、闭口不谈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道路以目”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