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是什么意思】“兀兀穷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长时间地专注于某项工作或研究,坚持不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灯烛接续日光,终年不懈地努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兀兀穷年 |
拼音 | wù wù qióng nián |
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 |
释义 | 形容人长期专注、勤奋努力,不辞辛劳地从事某项工作或研究。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者、研究者或有志之士的刻苦精神。 |
近义词 | 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游手好闲、懒惰懈怠、得过且过 |
二、使用场景
“兀兀穷年”多用于描写一个人在学术、科研、艺术等领域中长期坚持、默默付出的精神状态。例如:
- 一位科学家为了攻克难题,兀兀穷年,最终取得重大突破。
-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兀兀穷年,只为打磨出一件精品。
三、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勤奋、坚韧不拔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它依然被广泛用来激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与毅力。
四、总结
“兀兀穷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专注。它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与目标的坚守。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