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内容】“发愤忘食”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努力学习或工作,甚至到了忘记吃饭的地步。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学问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故事来源
“发愤忘食”最早见于《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然这句话本身并未直接提到“发愤忘食”,但后人常将“发愤忘食”与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精神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生活清贫,但他勤奋好学,常常废寝忘食,专心研究学问,被后人称为“发愤忘食”的典范。
二、含义解释
“发愤忘食”字面意思是:因发奋努力而忘记了吃饭。引申为:一个人非常专注于某件事,甚至忽略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表现出极强的毅力和专注力。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发愤忘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实现目标、追求梦想而全身心投入的人。它强调的是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发愤忘食 |
出处 | 《论语·述而》(间接引用) |
含义 | 因发奋努力而忘记吃饭,比喻专心致志、刻苦钻研 |
典型人物 | 颜回(孔子弟子) |
故事背景 | 古代学者或学子因专注学习而忽略饮食 |
现代意义 | 表达对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 |
使用场合 | 描述勤奋、专注、有毅力的人 |
情感色彩 | 褒义,赞扬努力与奉献精神 |
通过“发愤忘食”这一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知识和理想的尊重与追求。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