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什么意思】“放浪形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行为放纵、不拘小节,甚至有些狂放不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常带有贬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放浪 | 放纵、无拘束 |
形骸 | 身体、形体,也可引申为人的外在表现 |
整体意思:指人行为放纵、不拘礼法,甚至表现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举止。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少有风检,不事华饰,言谈清雅,不以世务经怀。每游宴,必尽欢而归,未尝有失。或问之,曰:‘吾本无意于荣禄,但随情适性耳。’”(虽非直接出自此句,但“放浪形骸”多用于描述类似人物)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有时也带批评意味 |
例句 | 他生性放浪形骸,从不被世俗规矩所束缚。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不拘小节、率性而为、逍遥自在 |
反义词 | 严于律己、循规蹈矩、谨言慎行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行为方式 |
日常交流 | 用于形容某人行为不羁、不守常规 |
批评语境 | 有时用于指出某人缺乏自我约束 |
五、总结
“放浪形骸”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既可以表达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也可能被用来批评一个人行为不检点。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成语的常见用法与历史背景,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放浪形骸”的含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