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的意思是什么】“一蹴而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或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成功。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它的来源和用法却有一定的讲究。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以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含义
“一蹴而就”字面意思是“踏一步就能成功”,引申为事情轻而易举地完成,不需要太多努力或时间。它强调的是“迅速”和“轻松”。
- 近义词:一挥而就、一气呵成、轻而易举
- 反义词:千辛万苦、费尽心机、久久为功
二、成语出处
“一蹴而就”最早出自清代梁启超的《新民说·论进步》:
> “其事之难易,视其人之智愚;然非至难之事,亦非一蹴而就之事。”
意思是:事情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人的智慧,但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使用场景
1. 形容工作或任务完成得很快
- 例句:这项工程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是因为团队配合默契,一蹴而就。
2. 用于评价他人做事效率高
- 例句:他处理问题总是思路清晰,一蹴而就。
3. 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理想化
- 例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一蹴而就”是褒义词,不加限制地使用 | 实际上,该词在某些语境中可能带有贬义,暗示事情过于顺利,缺乏深度 |
误以为“一蹴而就”可以用于所有事情 | 实际上,它更适合用于简单的、可快速完成的任务,不适合复杂或长期项目 |
与“一蹴即至”混淆 | “一蹴即至”更强调“立刻到达”,而“一蹴而就”强调“完成某事” |
五、总结
“一蹴而就”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轻松、迅速完成。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蹴而就 |
含义 | 形容事情轻松、迅速完成 |
出处 | 清代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 |
近义词 |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轻而易举 |
反义词 | 千辛万苦、费尽心机、久久为功 |
使用场景 | 工作效率高、任务完成快、评价他人能力等 |
常见误区 | 误用为褒义、用于复杂任务、与其他成语混淆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