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勤学文言文翻译注释】《贾逵勤学》是一篇讲述古代学者贾逵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本文将对该文进行翻译与注释,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原文节选(出自《后汉书·贾逵传》)
> 贾逵,字景伯,扶风人也。少孤,家贫,常佣作以养母。好学,不倦,每夜燃柴火读书,其母悯之,止之曰:“汝自爱,勿苦。”逵曰:“吾愿为贤者,安能守贫?”遂益励。
二、翻译
贾逵,字景伯,是扶风郡的人。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常常靠做佣工来养活母亲。他非常爱好学习,从不懈怠。每当夜晚点燃柴火来读书,他的母亲心疼他,劝他说:“你自己要爱惜身体,不要过于辛苦。”贾逵说:“我希望能成为有德行的人,怎么能一直守着贫穷呢?”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注释
文言词 | 释义 | 说明 |
贾逵 | 人名,东汉时期的学者 | 原文记载于《后汉书》 |
少孤 | 年幼丧父 | 表明其家庭环境艰苦 |
家贫 | 家境贫寒 | 说明生活条件差 |
佣作 | 做佣工 | 为维持生计而劳作 |
不倦 | 不感到疲倦 | 表现其勤奋好学 |
燃柴火 | 点燃柴火照明 | 古代常见的照明方式 |
悯之 | 怜惜他 | 母亲心疼儿子的辛劳 |
止之 | 劝阻他 | 母亲希望他不要过度劳累 |
自爱 | 爱惜自己 | 表达母亲的关心 |
勿苦 | 不要太辛苦 | 母亲的劝告 |
贤者 | 有德行的人 | 贾逵的理想目标 |
安能 | 怎么能 | 表示反问语气 |
守贫 | 安于贫困 | 表达贾逵不甘于现状 |
四、总结
《贾逵勤学》通过简短的文字,生动刻画了一个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的学者形象。贾逵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不仅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励后人,在逆境中也要坚定信念,努力向上。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后汉书·贾逵传》 |
主人公 | 贾逵 |
出身背景 | 少年丧父,家境贫寒 |
学习态度 | 勤奋刻苦,夜以继日 |
母亲态度 | 怜惜儿子,劝其勿苦 |
贾逵回应 | 表达志向,不愿守贫 |
教育意义 | 鼓励后人克服困难,追求理想 |
如需进一步了解贾逵的生平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