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站词语解释】在地理和极地研究领域,“长城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科学意义的名词。它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承载着中国在极地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使命。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长城站”这一术语,本文将从基本定义、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长城站”全称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常年性科学考察站。该站位于南纬62°13′、西经58°47′,地处南极圈外,属于南半球的寒冷地区。
长城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气象、地质、生物、冰川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同时也承担着对南极环境变化的长期监测工作。作为中国极地科考的重要基地,长城站不仅推动了中国在极地领域的科研发展,也为中国参与国际南极事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此外,“长城站”在中文语境中有时也被用来象征一种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国古代的“长城”文化有着一定的文化联系。
二、表格:长城站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称 | 长城站 |
全称 | 中国南极长城站 |
建立时间 | 1985年 |
地理位置 | 南极洲乔治王岛(南纬62°13′,西经58°47′) |
功能 | 气象、地质、生物、冰川等多学科科学研究;环境监测与数据收集 |
特点 | 中国首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圈外,气候相对温和 |
科研意义 | 推动中国极地科学研究;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
文化象征 | 象征坚韧、团结、探索精神;与古代“长城”文化有精神上的联系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长城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科学站点,更承载着国家科技发展与文化精神的双重意义。了解这一术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在极地研究方面的努力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