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主要人物】“胸有成竹”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苏轼有关,而其核心人物则是他的朋友——画家文同。
一、
“胸有成竹”最早出自苏轼所写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讲述了苏轼的朋友文同(字与可)在绘画竹子时,常常在下笔之前已经心中有了完整的竹子形象,因此画出来的竹子栩栩如生,富有神韵。后来人们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心中有数。
在这则典故中,主要人物是:
- 文同:画家,擅长画竹,因“胸有成竹”的典故而被后人熟知。
- 苏轼:文同的朋友,记录并传播了“胸有成竹”这一成语。
两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文同的艺术成就,使得这则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典故之一。
二、主要人物表格
| 人物 | 身份 | 简介 | 成语关联 |
| 文同 | 画家 |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尤擅画竹 | “胸有成竹”典故的主角 |
| 苏轼 | 文学家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同好友 | 记录并传播“胸有成竹”成语 |
通过了解“胸有成竹”的来源及其背后的人物,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艺术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