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指两种人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不同的文化层次或审美趣味。它们最初并非指代“两种人”,而是分别代表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但在日常使用中,人们有时会误以为它们指的是两类人,这种理解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以下是对这两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对比总结:
一、成语来源与原意
| 成语 | 出处 | 原意 |
| 阳春白雪 | 《对楚王问》 | 指高雅、深奥的艺术作品,曲高和寡 |
| 下里巴人 | 《对楚王问》 | 指通俗、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广为流传 |
这两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对楚王问》,原文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者也。”意思是说,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而曲调越通俗,跟随的人就越多。
二、现代用法中的误解
在现代汉语中,“阳春白雪”常被用来形容高雅的艺术、思想或行为,比如古典音乐、文学作品等;而“下里巴人”则多指通俗、大众化的内容,如流行歌曲、民间故事等。
有人将这两个词理解为“两种人”,即认为“阳春白雪”代表的是有文化、高阶层的人,而“下里巴人”则是普通、低层的人。这种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层的现象,但并不符合成语的原始含义。
三、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阳春白雪 | 下里巴人 |
| 原意 | 高雅、深奥的艺术形式 | 通俗、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
| 文化层次 | 高雅、小众 | 通俗、广泛接受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高雅文化或精英群体 | 常用于形容大众文化或普通人群 |
| 是否指人 | 不直接指人,但可引申为精英群体 | 不直接指人,但可引申为大众群体 |
| 误用情况 | 有人误认为是两种人 | 有人误认为是两种人 |
四、结语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原本并不是指“两种人”,而是形容艺术风格的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甚至被用来区分文化层次或社会群体。因此,在理解和使用这两个成语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两种人”。
了解成语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语言,避免误解和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