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简介】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东吴担任要职,成为朝廷中的核心人物之一。然而,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最终因权谋失当而被诛杀。
一、人物总结
诸葛恪出身名门,家族世代为官,其父诸葛瑾是东吴的重要大臣,与诸葛亮同为诸葛家族成员。诸葛恪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尤其擅长辞令和谋略,在孙权晚年时已逐渐掌握朝政大权。他在位期间推行多项改革,试图整顿朝纲、增强国力,但因过于自负、用人不当,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被权臣所害。
二、主要生平简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203年 |
| 去世年份 | 253年 |
| 字 | 元逊 |
| 籍贯 | 诸葛家族(原籍琅琊,后迁居吴地) |
| 父亲 | 诸葛瑾(东吴重臣) |
| 伯父 | 诸葛亮(蜀汉丞相) |
| 主要功绩 | 助孙权稳固政权,参与对魏作战;提出“屯田”政策,加强军备 |
| 失败原因 | 自负轻敌、用人不当、引发朝中矛盾 |
| 结局 | 被权臣孙峻设计杀害,死于253年 |
| 历史评价 | 才能出众但缺乏政治智慧,最终因骄纵而亡 |
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诸葛恪虽有治国之志,但其性格急躁、决策失误,导致东吴内部动荡。他在位期间虽然尝试改革,但未能有效解决当时东吴面临的内忧外患。他的失败也反映出三国时期权臣政治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从历史角度看,诸葛恪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才华也有缺陷,他的经历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政治教训。尽管他最终未能实现抱负,但他作为一代名臣的形象仍被后世所铭记。
结语:
诸葛恪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从少年得志到权倾一时,再到最后的悲剧收场,展现了三国时代权谋与命运交织的复杂图景。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命运缩影,更是那个时代政治生态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