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歇后语】“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这个歇后语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展现了古代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下面将对这一歇后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一、歇后语含义总结
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智有勇
释义: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利用大雾天气,命令二十艘草船靠近曹军水寨,假意进攻,最终成功从曹军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临危不乱的胆识。
引申意义:
“有智有勇”指的是一个人既有智慧,又有勇气,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果断行动。
二、相关人物及事件简要介绍
| 人物 | 身份 | 主要贡献/特点 |
| 诸葛亮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智慧超群,善于用兵,忠心耿耿 |
| 周瑜 | 东吴名将 | 多疑善妒,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 |
| 曹操 | 东汉末年枭雄 | 精于谋略,谨慎多疑 |
| 鲁肃 | 东吴谋士 | 忠厚老实,支持诸葛亮 |
三、故事背景与关键点
| 项目 | 内容 |
| 时间 |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后 |
| 地点 | 长江水域,靠近曹军水寨 |
| 背景 | 孙刘联军对抗曹操,诸葛亮受命制造十万支箭 |
| 关键策略 | 利用大雾天气,假装进攻,引诱曹军射箭 |
| 结果 | 成功获得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
四、歇后语的文化意义
- 智慧象征: 诸葛亮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典范。
- 成语化用: “草船借箭”常被用来形容通过巧妙手段获取所需资源。
- 教育意义: 教育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冷静思考,灵活应对。
五、常见用法举例
| 句子 | 用法说明 |
| 他这次项目推进得这么顺利,真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智有勇。 | 表示对方既聪明又勇敢,处理问题得当。 |
| 这个方案太妙了,简直是草船借箭,轻松搞定。 | 形容方法巧妙,省力高效。 |
总结: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智有勇”这一歇后语,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敢于担当,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