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原文】《竹枝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两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体诗,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展现了巴蜀地区的风土人情与爱情生活。这两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因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
以下是对《竹枝词二首》的总结及内容分析:
一、作品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曾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任职多年,深入民间,熟悉当地风俗,因此创作了《竹枝词》多首。这些诗作模仿了当地的民歌形式,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竹枝词二首》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首,主要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与离别之情,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二、诗歌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竹枝词二首》 |
| 作者 | 刘禹锡 |
| 体裁 | 民歌体诗(竹枝词) |
| 创作背景 | 刘禹锡在夔州任职期间,深受当地民歌影响 |
| 主题 | 爱情、离别、乡愁、自然风光 |
| 风格 | 质朴自然、语言通俗、节奏明快 |
| 代表句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三、诗歌原文与赏析
第一首:
>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江边听到心上人踏歌而来的场景。她的心情随着天气的变化而起伏,仿佛“东边日出西边雨”,既充满希望又带着一丝忧虑。最后一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巧妙运用双关,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执着。
第二首:
> 江上朱楼新雨晴,
> 江头春树正含烟。
> 郎君去后书难寄,
> 一夜思君泪满衣。
赏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在雨后独自思念远行的恋人,心中充满惆怅。她望着江边的景色,思绪万千,泪水浸湿了衣襟。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与无奈。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贴近百姓生活。
2. 意象丰富:如“杨柳”、“江水”、“晴雨”等自然景物,增强了画面感。
3. 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
4. 双关手法:如“无晴却有晴”,既指天气变化,又暗喻感情的复杂。
五、结语
《竹枝词二首》作为刘禹锡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这两首诗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