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典故是怎样的】“专横跋扈”是一个形容人态度强硬、独断专行、不讲理的成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权力或地位上占据优势,却任意妄为、不尊重他人的人。
一、成语出处与演变
“专横跋扈”最早并非一个固定成语,而是由两个词语组合而成:
- 专横:指一个人做事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 跋扈:原意是“强横、蛮横”,后引申为态度傲慢、行为霸道。
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专横跋扈”,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强硬、行为霸道、不讲道理的人。
二、历史典故
虽然“专横跋扈”不是一个出自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成语,但历史上有很多人物的行为可以被用来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例如:
| 人物 | 背景 | 行为描述 | 成语关联 |
| 刘瑾 | 明朝宦官,权倾一时 | 擅权弄政,欺压百官,残害忠良 | 专横跋扈 |
| 韩侂胄 | 南宋权臣 | 排挤异己,独揽大权 | 专横跋扈 |
| 杨国忠 | 唐朝奸相 | 滥用职权,骄横跋扈 | 专横跋扈 |
这些历史人物在位期间,都表现出极强的个人意志和对权力的垄断,常常不顾朝廷法纪,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因此他们的行为被视为“专横跋扈”的典型代表。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专横跋扈”多用于批评那些在职场、家庭或社会关系中,缺乏民主意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它不仅是一种人格缺陷的表现,也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团队合作失败等问题。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态度强硬、独断专行、不讲理 |
| 出处 | 由“专横”与“跋扈”组合而成,非出自单一典故 |
| 历史人物 | 刘瑾、韩侂胄、杨国忠等 |
| 现代意义 | 批评缺乏民主意识、独断专行的行为 |
| 使用场景 | 职场、家庭、社会关系中批评霸道行为 |
通过了解“专横跋扈”的来源与使用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同时也能更准确地运用它来评价他人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