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整首诗】“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源自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有气节、不为名利所动,宁可过清贫生活也不愿屈身事权贵。
一、故事背景总结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性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曾担任彭泽县令,但因不愿向督邮(地方官员)低头,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从此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尊严和人格的坚持。
二、相关诗句原文
虽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本身不是一首诗,但它常被引用在诗歌中,尤其是在后世文人作品中。以下是一首与该典故相关的诗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体现。
三、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晋书·陶潜传》 |
出处原文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意思 | 不为微薄的俸禄而卑躬屈膝,表现人格尊严 |
相关诗句 | 《饮酒·其五》——陶渊明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主题思想 | 倡导清高、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人志士坚守气节的象征 |
四、总结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仅是陶渊明个人品格的写照,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尊严和精神独立的重视。这一典故在后世广泛传播,成为文人墨客表达理想与操守的重要象征。通过陶渊明的诗作,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