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文】一、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自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这句话原本是形容莲花的高洁品格,意指莲花应当被远远地欣赏,而不应随意玩弄或亵渎。后来,这句话逐渐被引申为对某些事物或人物的尊重态度,强调其神圣性或独特性,不应轻视或滥用。
在现代语境中,“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常用于表达对某种理想、信仰、艺术作品或重要人物的敬仰与尊重,提醒人们保持敬畏之心,避免轻浮对待。
二、原文及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出处 |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
| 作者 |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
| 主题 | 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借物抒情,表达对君子人格的追求 |
三、释义与延伸
| 词语 | 解释 |
| 可远观 | 可以从远处欣赏、瞻仰 |
| 不可亵玩 | 不可以随意玩弄、轻慢对待 |
| 亵玩 | 轻慢、玩弄、不尊重的行为 |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高尚品德、美好事物的敬重,避免轻浮对待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文学评论 | “这部经典作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需以敬畏之心阅读。” |
| 社会现象 | “某些文化符号不应被娱乐化,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个人修养 | “做人当如莲,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保持内心的纯净。” |
五、结语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仅是一句文学名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美好的事物时,应怀有敬畏之心,保持一份尊重与克制,而非随意对待。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尤其在面对传统文化、艺术、信仰等层面时,更应慎重对待,以维护其价值与尊严。


